把母爱讲得这么透彻的,竟是一本儿童绘本
当我们深爱一件事物的时候
我们会想要占有
想要紧紧锁住它不让它走
可是爱其实更是一种自由
唯有自由的爱
才是真正的拥有
亲爱的小鱼,我好爱你。
我喂你面包,你要快快长大。
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,
我答应你,永远不会忘记。
我亲爱的小鱼,你越长越大,
总有一天,再也住不下小鱼缸。
我会带你到海边,让你自由。
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,
亲爱的小鱼,我会想你的。
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,
看你会不会游回来。
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,
希望早点看见你回来。
哦!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,
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。
看到你带着它回来,
我会是多么地开心。
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,
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。
穿过小河,越过大海,
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。
我们可以一起玩耍,
天天玩 “ 接帽子 ” 游戏。
我知道你也爱我,
我让你自由,你却回来了。
- 丹妈读绘本 -
私人微信:danma02
《亲爱的小鱼》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淡淡忧伤的故事:猫与鱼,画者选用了这两个常常同框,却用习性完全不同的动物作主角,在淡蓝色的基调下,猫儿像一个温润的母亲,用着独白似的叙述语气,淡淡的讲诉着一段母与子的故事:
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,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,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
伴随着分娩之痛,母子面临的第一次分离便是孩子出生,离开母体;
我们像猫儿对小鱼一样,无微不至的用食物与亲吻,喂饱孩子的身体与灵魂,看着襁褓中的婴儿,期盼他快快长大。
如我们所愿:
八个月时,孩子挣脱你的怀抱,或爬或走,在行动上开始与你分离;
两岁时,孩子进入自我敏感期,他们不断的说“不”,在思想上开始与你分离;
入园时,他们哭闹着不想离开你,但几天之后,已和小伙伴们玩的不想回家,你不再是他唯一的玩伴;
紧接着,青春期到了,他们渴望着大人的生活,有了不愿与你倾诉的“少年维特之烦恼”;
转眼间,离家求学,结婚生子……
我们做父母的,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,便守在孩子身后,提着一颗心,却不得不勇敢放手。而孩子,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,他迈向世界的每一步,灌注了父母多少勇气。
当孩子的身体与灵魂已经强大到能独立走向世界时,我们既高兴欣慰,又深有不舍。
但是:猫与鱼—— “ 汝非鱼安知鱼之乐 ” ,母与子—— “ 汝非子安知子之途 ”
正如纪伯伦的《论孩子》中所述:
“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,却不属于你们 ”
“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,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”
猫儿看着鱼缸里越长越大的小鱼,它是选择用那看似透明却又充满限制的玻璃罩子,继续留住小鱼?还是将它放逐大海,给它真正的自由?——绘本给了我们答案:
看着小鱼欢脱的游向广阔的大海,帽檐下的猫儿,脸上没有悲伤,而是和小鱼一样的快乐,更多了一份从容——真正的母爱,不是恒久的相伴,不是窒息般的占有,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......
而退出之后,是猫儿对小鱼一般,永久不息的等待。
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首齐秦的老歌——《外面的世界》:
外面的世界很精彩
外面的世界很无奈
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
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
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
我还在这里耐心的等着你
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
我总是在这里盼望你
天空中虽然飘着雨
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
作为一个成人,我能感受到的最好的母爱就是—— “ 我常常思念着你,却不常打扰你,只要你想我了,需要我了,我就在你身后等着你 ”
所有的母爱都是一个母体逐渐分离的过程,亲子关系与其他亲密关系不同,最终目标不是长相厮守,而是帮助孩子拥有独立成熟的思想与心灵,以及照顾好自己的能力,即使离开父母,依然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,甚至承担起组织一个新家庭的重任。
玻璃鱼缸可以给小鱼一时的保护,但父母却无法活的比孩子更长,照顾他一辈子,满是控制的爱也只会让孩子满怀怨恨而不愿回头——“心中无爱,咫尺天涯,心中有爱,天涯咫尺”。
最喜欢最后一句,也是故事的升华,读完后一股暖意从心底慢慢涌出,流淌到身体的每个细胞:“我知道你也爱我,我让你自由,你却回来了……”
感动到想哭,这句话道出了母爱的真谛:孩子,我会给你自由,我会在这里等着你,就像当下,你天天等着我下班归来一样。
让我们最后也都能像画里的猫儿一样,对着回来的小鱼说“我知道你也爱我,我让你自由,你却回来了”——最终我们也会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孝顺。
感谢
作者安德烈·德昂(法)
启发童书馆带来的绘本《亲爱的小鱼》
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自由的爱
温馨提醒
本文电子绘本仅供父母作为阅读参考
给孩子阅读请购买纸质书
☟ 点击阅读原文,给你一个靠谱推送